1
“当代艺术90%是垃圾,10%是皮毛”。
这位直言不讳的人,正是我国国画大师崔如琢,此话一出,便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。
如今书法界看不懂的“字”和绘画圈难以理解的“画”,的确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,叫做“当代艺术”。
甚至在20世纪的一次艺术展览会上,还有人直接把小便池搬进了展厅,并取名为《泉》。
在很多人看来,这是艺术上的开放和进步,可崔如琢对此毫不认同,也难怪会说出那样的话。
有网友感到纳闷:“崔如琢难免有些偏激和绝对了吧”?
还没等到回应,他便又放出了“要在80岁前超过毕加索”的豪言。
毕加索可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,话可以乱说,底气又从何而来呢?
目前崔如琢已经77岁了,那么他曾许下的豪言如今实现了吗?
2
1932年,毕加索为其外形丰满的情人画了一幅“裸女图”,取名为《裸体、绿叶和半身像》。
他选择了把蔓绿绒叶这种植物放在画里,以此来表达新恋情带给他的非凡生命力。
2010年5月18日,这幅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.064亿美元成交。
2018年5月9日,毕加索的另一幅画作《拿花篮的女孩》,又拍卖出了1.15亿美元的高价。
不过价值最高的一幅,还要当数《阿尔及尔女人(O版)》。
它的价格为1.794亿美元,被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。
看来崔如琢要想超过毕加索,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值得庆幸的是,他与那些一心追求艺术但没基本条件的人不同,殷实丰厚的家境给了他肆意追逐梦想的权力。
1944年,崔如琢出生于北京,因家境良好,他从小就能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。
而其父亲平日里最喜欢收藏古董文玩、文字书画,耳濡目染之下,崔如琢也对艺术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。
崔家是艺术世家,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又颇为看重,所以当时父亲常对他说:
“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决不能丢,否则也没脸见人。”
因此他在5岁时就能写得一手工整的小楷,7岁时就能完整地绘制出齐白石的《秋趣图》了。
“这孩子太有天赋了。”学校但凡有比赛,崔如琢必定名列前茅,老师也甚是欣慰。
但到底是个孩子,他自然更喜欢五颜六色的水彩,对调单的水墨画却充满了排斥。
他的转变,来自于13岁那年。
崔如琢有幸观赏到齐白石老师的遗作展,瞬间震撼不已:
“原来单调的颜色也有不一样的风采。”
自此,他就转变了对画作的“偏科”,而且对中国书画爱得更加深沉了。
不过当时他并没有超越毕加索的“野心”,只想单纯的为中国书画做些轻松棋牌 。
为了更深入地学习绘画,16岁时他拜师于中国近代知名花鸟画宗师李苦禅,本就有天赋的崔如琢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日不敢懈怠。
李苦禅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:
“崔如琢以后必定有所大为,但若人品不高、笔墨无法。”
崔如琢将此话刻进了心里,也就是这句话,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学成之后,崔如琢成为了*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,工资稳定,也很受学生的爱戴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
他的画家之路看起来一帆风顺,任谁都会羡慕一把。
但之前我们也说了,他的目标不在“当老师”上,而是在画作上取得更高的成就,能为书画界带来一定的影响。
于是深思熟虑后,37岁的崔如琢便带着5000块钱出国深造了。
“西方和中国的绘画风格不同,我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,但我不会忘根,也不会留在那里。”
在崔如琢看来,文化是不分国界的,能实现中西方交流发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谁知这一去,崔如琢仿佛变了个人。
3
当时崔如琢在国外只是个不知名的“路边画家”,每日靠卖画挣来的钱还不够吃一顿饱饭的。
他常常披一件大衣,饥肠辘辘地坐在角落里,一边拿着画笔一边大声吆喝:“有没有人买画?”
回应他的却只有呼啸的风声。
这种生活压力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,想必大多数都是坚持不了的,可崔如琢却撑下来了。
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,不久后他在国外卖出一幅画,无意间传到了国画大家张大千的手中。
对方给出了极高的评价:“从画功来看,此人的画值得收藏。”
有了张大千的捧场和肯定,崔如琢的名气瞬间大涨,作品的价值也随着飙升了不少。
没过多久,他就接到了一笔大订单,对方要求买他的100副画,那是他当画家以来赚得最多的一次。
后来,就连美国的前*里根、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、中国近代杰出*外交家宋美龄等人,都开始收藏起了崔如琢的画。
他从吃不饱的落魄画家到受人追捧的艺术家,也算是完成了最初的心愿。
1982年,他又凭借实力成为了纽约中国艺术研究协会的副会长,同时在美国杜威大学担任教授一职。
在国外,他比在国内挣得要多、日子过得更是风生水起,但他没有忘“根”,在外打拼了十一年后,崔如琢果断回到了中国。
看来他能说出豪言壮志,真的是有资本有底气的。
不过等他回国后,却发现国内的绘画市场早就跟十几年前大不相同了。
利益和名气已经成为了艺术的“杀手”,而评价一幅字画究竟好不好的衡量标准,也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。
崔如琢没有被大环境影响,他始终谨记宗师李苦禅说的话:
“人品不高,笔墨无法。”
对他来说,传承绘画轻松盈棋牌安卓版 是他的责任,而并非去做以宣传和炒作为主的艺术生意人。
“以前画画都是有思想的,讲究的是创新,现在作画是拍张照片比着葫芦画瓢。一个追求作品、一个追求价格”
就拿石涛花了6年时间创作的《石涛罗汉摆开图册》来说吧,他没有画过一天速写、也不懂素描,可画出来的东西就是生动。
“创新和探索,是身为画家不能扔的品质,我们都应该去反思了。”
当然,卖画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卖的画值不值这个价,还要落实到人。
包括崔如琢也曾放言:
“80岁前要超过毕加索”
,他的作品全是独一无二的,可他在没有思路的时候会自觉封笔,从不糊弄,最长的一次直接封了十年。那他的作品究竟有没有希望赶超毕加索呢?
4
2004年12月11日,中贸圣佳国际专门为崔如琢举办了个人作品拍卖会,他的“光彩”时刻瞬间绽放。
很多因崔如琢慕名前来的竞拍者数不胜数,在短短的时间内,所有的作品都被拍卖了出去。
其中有一副名为《冷碧青秋水 秀色空绝世》的画,以1.4亿元成交,让在座的各位震惊不已。
崔如琢也借此成为了“中国同年龄段拥有拍卖专场的第一人”。
2005年,他举办了第二次个人作品拍卖会,34幅画依然全部成交,总金额达到了千万元!
因此他给自己争取来了一个宝贵的机会:2005年10月神州6号发射,携带者崔如琢的作品《和平颂》一起抵达了太空。
而这份荣誉和骄傲,无论用多少钱都买不到。
2021年5月20日,北京永乐春季拍卖会上,崔如琢的“太璞如琢”专场更是刷新了最高纪录。
当时一共展示了18件作品,总共成交了4.95亿人民币。
其中四幅山水条屏就占据了三分之二,成交额达到了3.45亿元,这也是崔如琢价值最高的作品。
它们分别为:《细雨幽兰别是春》《无限楼台烟雨濛》《秋林远黛》《群山晓雪》。
有人曾说看崔如琢的画犹如抬头看珠穆朗玛峰,能让人忘记笔的游走、墨的流动、脱离整个世俗和故步自封的传统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3.45亿人民币并没有超过毕加索画的《裸体、绿叶和半身像》,也没有超过《阿尔及尔女人(O版)》。
也就是说,崔如琢离“超越毕加索”的目标还是有些距离的。
虽然现在他在数字上还没有赶超毕加索,但我认为,他笔尖下流出的热情与思想早已超越了一切。
“艺术胜于竞技,思想胜于工具”,一个有画魂的人,根本不需要定义。
有网友说,崔如琢和毕加索的画风完全不同,也不在一个领域中,不过崔如琢的画看起来更亲切。
包括资深学者辛冠洁对崔如琢也有着至高无上的评价,他不仅为中国的美术界做出了贡献,还把水墨画的艺术感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不管谁看他的画,都能看得懂。
“我从未想过一幅画能挣多少钱,只想做到大家看我作品的时候,能想到我这个人、想到中国的传统文化。”
所以他的豪言从不是空话,他也完全有资本说出去。
一件艺术品,绝对不是靠价格定义地位的。
你说呢?